传承古韵文脉,肩负青春担当——第十五届国学文化节开幕式暨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初赛圆满落幕

12月8日晚,浙江师范大学第十五届国学文化节开幕式暨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初赛在24幢教学楼102、106和107教室同时举行。来自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等10个学院共计55组选手到场参加。

人文学院学工办柴培森老师、朱展老师,校研究生会主席陈鑫,校研究生会执行主席、全国“田家炳杯”专业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李楚钰,校艺术团指导、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一等奖获得者沈洁窈,校艺术团主持队成员浙江省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三等奖获得者林忆蓉,金华市“青春心向党”演讲比赛一等奖获得者董彦杉,人文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卢丽娜,人文学院学生会主席、浙江师范大学职业规划大赛金奖获得者沈烨担任本次大赛评委。

比赛在主持人热烈的开场中拉开帷幕,并紧锣密鼓地进行。选手们准备充分,表现从容,展现出了浙师学子饱满的精神面貌。选手们的语调都与各自的主题相契合,或娓娓道来、如泣如诉,或昂扬铿锵、坚定有力,或宛转轻柔、悠扬绵长。不仅如此,大赛中,选手们妙思频现,出现了各种巧妙的编排,为诵读增分添彩:有的融入了代入感十足的情景表演,有的加入了流畅动人的舞蹈演绎,有的穿插了少数民族语言的特色诵读,有的则以戏腔演唱使观众获得了跨越时空的体验……在选手们感情充沛的诵读中,他们赋非遗古韵以新思,颂婺州风华以深情,赞峥嵘青春以崇敬。



非遗薪火照千古,古韵新思续辉煌金思颖组的《青衣》讲述了一对师生与“嫦娥”一角的故事向我们诉说了对戏剧梦想的执着与对戏剧传统的绵延传承,融合其中的舞蹈更是展现了戏剧艺术之无尽魅力。高佳晗组的《秦腔》以扎实的基础、精彩的配合,将那秦川大地上,农闲夜晚里,天籁、地籁、人籁合一的传统秦腔表演生动地呈现,好一个天地间的大梨园。周漪组的《一袭水袖,一个故事,一种传承》糅合了昆曲戏腔与水袖表演,以《桃花扇》为载,演绎个人的命运起落,书写民族的磨难动荡,传承永不落幕的历史清音。

八咏风华传雅韵,婺州文采颂华章田原的《如果你要写金华》以独诵的方式,将古城婺州的文化历史与自然胜迹娓娓道来,将今日金华之蓬勃发展骄傲诉说,最后对婺城的深情表白令人动容。于佳瑜组的《婺州颂》结合了舞蹈表演,婺州之山水与文化为秀丽画卷与动人诗歌,又赞今日婺州之古现融合,与我们相约书写婺州新篇章。沈新梦组的《易安》再次登临八咏楼,看着今日之无恙山河,与身处乱世的易安居士李清照跨过时间的长河遥遥相望,在《题八咏楼》中感受时间的厚度与盛世之美好。

青春峥嵘克万难,挺膺担当展锋芒沈晨眺组的《吹号者》看向了那战斗中的吹号者,是他吹响了起身号、出发号,还有那死亡之前绝不终止的冲锋号,是他以自己的生命激励着战士们浴血于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张雯清组的《同行民族团结路》别出心裁,选手们不仅穿上了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还在诵读中融合了彝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的民族语言,描绘了一幅五十六个民族在团结路上手牵手,肩并肩,走向明天,走向未来的感人画卷。林潇涵组的《请你忘了我》采用情景剧的形式,以亲友的口吻与回忆的视角,向在工作中牺牲的警察同志致以了深切的缅怀,情感之充沛,引人潸然泪下。



全部选手诵读完毕后,评委老师们作出专业点评与指导,提醒选手们朗诵时则要注意控制声音和语速,应时刻保证诵读的清晰度,不可舍本逐末,另外还应避免声断气不断、用力过猛等问题,并背景音乐选择方面给选手们提出了宝贵建议最后也鼓励选手们保持自信自然再接再厉。经过选拔,本次大赛共有15组选手晋级决赛,另有15组选手获得优胜奖。决赛将于12月15日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一楼举行,敬请期待。

(文:鲍知秋 / 图:朱灵艳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