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玮,中国史博士研究生,师从杨和平教授。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权威期刊《The Journa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1》发表论文《A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cial Music APP Users’ Discontinuance Intention》;在权威期刊《문화와융합》发表论文《A Study on Measures to Activate Classic Music Using Augmented Reality》;在一级期刊《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发表论文《Pleasant music and voice behavior in the work place:The mediating role of psychological safety》;在一级期刊《文化艺术研究》发表论文《On the Theoretical Discourse of Performing Aesthetics of Hunan Huagu Opera》;在《光明日报》发表论文《百年前的中国交响乐队》;在《中国社会学报》发表论文《让传统音乐在创新中绽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以编委的身份参与编写《中国近现代古诗词歌曲选》,以副主编的身份参与编写《中国近现代古诗词乐论选》,皆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曾获硕士国家奖学金、浙江师范大学一等奖学金、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师范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第九届“上音院社杯”音乐书评活动全国硕士组二等奖等荣誉。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努力就会有回报”,谈及获得国奖的感受,杨嘉玮说道,“拿奖并非我学习的目标,更多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规划和行动是杨嘉玮学习和生活的主旋律。博士阶段的一开始,他就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那就是深耕学术、传授知识。为此,他坦言自己很少休息,上午读书、下午动笔成为了他的日常,偶尔的夜间骑行几乎是他唯一的放松方式。
积勤以学,精思以文
论及学习方法,杨嘉玮从三个方面给予了建议:第一,要突出问题意识,无论是科研工作还是学术研究都要聚焦具体问题;第二,要夯实概念指向,问题的构架一定要以概念为支撑,以话语体系、理论体系和学术体系的概念为导向研究问题;第三,视野要广,站位要高,学术研究不仅要打牢基础,还要有宏观意识和大局观。他也直言学习本没有“诀窍”,唯有脚踏实地才能行稳致远。
关于论文撰写,杨嘉玮依次谈到了以下四种观点:首先,论文标题要有明确指向且新颖具体;其次,论文结构要逻辑严谨,以问题和概念为支撑;再次,论文内容应准确丰富,做到 “干货”满满;最后,论文格式要符合规范,不仅包括行文的规范还包括学术的规范。总结而言,张本继末,条理分明,才能成就完整而优秀的佳作。
静水流深,抱诚守真
安之若素,笃行致远。对杨嘉玮而言,面对压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制订计划并坚定执行,因为焦虑来自于脚步停滞后的空茫。此外,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也至关重要,学会改变看待问题的方式,哪怕行至绝路也会柳暗花明。
春风化雨,饮水思源。从硕士到博士,五年的学习生涯造就了杨嘉玮心中独特的“师大情”,他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良好的学术平台以及人文学院各位任课老师的悉心教导。杨嘉玮尤其感谢导师杨和平教授对他的帮助与认可,他戏称自己是个“调皮的学生”,是杨教授一直循循善诱、教诲不倦,指导他学习,帮助他成长。在与导师相处方面,杨嘉玮也有自己的心得,那就是主动交流,加强与导师的沟通与互动。
心之所往,耕耘不辍;天道酬勤,玉汝于成。展望未来,杨嘉玮表示自己一直在路上,毕业之后继续钻研学术、传道授业是他的志向。希望所有人文学子都能脚踏实地,志在峰巅,登高而望远,放眼可凌风。
(文:潘馨怡 / 图: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