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罗晓翔老师应邀于人文学院四楼学术报告厅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明中后期宁绍地区的赋役改革、地方财政与湖田占垦”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胡铁球教授主持,相关专业教师及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中,罗晓翔以浙东宁绍平原为研究对象,系统阐述湖田“入册生科”的关键作用。她首先从人工围垦的影响切入,指出明清湖田化突出的状况。随后,罗晓翔创新性地提出“土地性质转变”的分析框架。最后,她以“从重起科”“卖湖筑城”“借湖还湖”“籽粒四公”四个典型案例为实证支撑,深入剖析湖田化过程中土地权属从奸民之私垦到良民之永业的制度化转变机制。
讲座尾声,罗晓翔总结指出,湖田化使地方官府、垦种者和湖民三方均陷入利益的博弈中。在互动环节,现场师生就湖田招佃方式、产权认定、争水案例中的组织形式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此次讲座中,罗晓翔教授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讲解,不仅厘清了湖田从“奸民之私垦”到“良民之永业”的演变脉络,更启发在场师生从多维度深入思考明中后期宁绍地区的社会变迁。至此,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张昕怡/文 高瑜晨/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