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晚,南京大学历史学院胡阿祥教授应邀于人文学院北山厅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古代改朝换代的秘密”的学术报告,相关专业教师及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胡阿祥教授以“中国古代有哪些王朝,特别是统一王朝”这一问题为切入点展开探讨,并以广为传颂的中国朝代演进歌为例,说明历代王朝命名体系中所存在的多元性与复杂性特征,继而引出“中国古代改朝换代的秘密”这一中心议题。
随后,胡阿祥教授抽丝剥茧地分析了王朝更替的诸多因素,以王朝治乱兴衰的历史宿命为始,指出历代治乱循环本质是权力结构失衡的产物,其既包含刘邦斩蛇起义等外力征服的“阳谋”,亦不乏王莽篡汉等内部禅让的“阴谋”。胡阿祥教授强调,君主与权臣、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博弈是解开改朝换代密码的关键,为理解历史周期律提供了新视角。
紧接着,胡阿祥教授说明,无论禅让篡位还是武力征服,皆通过“天命-民心”理论构建政权更迭的正当性,援引《尚书》《孟子》等经典阐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政治逻辑,揭示政权更迭中文化符号与族群叙事的策略运用。胡阿祥教授又深度解析了古代帝王“龙种异相”现象,通过《史记》记载的刘邦“七十二黑子”、杨坚“五柱入顶”等典型案例,揭示开国之君常借神异体征构建上述天命所归的话语体系。针对在易代之际士人群体面临的忠孝两难问题,胡阿祥教授表明,在王朝新旧更迭背景下,旧臣或“良禽择木”以顺天命,或“不事二主”以守气节,这折射出传统伦理的复杂张力。
此外,胡阿祥教授通过解析五德终始学说与欧阳修“居正合一”理论,揭示新政权运用德运属性、改革礼乐制度等手段构建合法性的深层机制,阐明王朝变迁过程中“万象更新”的政治象征,从孔子“吾从周”到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托名圣贤推动维新,这体现出传统政治文化中“复古即创新”的改革逻辑。胡阿祥教授指出,中国历史呈现分裂周期渐短、统一疆域渐广的趋势,苻坚“王化天下”与赵匡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均体现统治者对统一的追求。他认为北方农耕文化、儒家传统及政治话语权塑造了大一统格局,经济依存、文化认同与政治诉求共同构成了追求统一的内生动力。
讲座尾声,胡阿祥教授总结性地指出,中国古代改朝换代虽表象纷乱,实则蕴含“天命正统”“托古改制”“追求统一”等深层规律,这样的中国古代政治,可谓最讲“道德”的政治,而其中的决定因素则在“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政治正确”。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张玥佼 / 图:鲍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