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晚,我院2021届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毕业生李右溪应邀为学院师生作“用古文字文本讲好汉字故事”专题讲座。李右溪是一名汉字文化与人文历史科普博主,全平台粉丝超150万,曾受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网、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与平台推荐,出版科普书籍《了不起的甲骨文》,通过趣味讲述甲骨文背后的故事展现汉字和中国文化的魅力。本次活动由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海峰老师主持,相关同学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李右溪以“为何选择古文字”切入主题。她坦言,最初接触古文字源于大二古代汉语课上殷晓杰老师的启蒙,文字背后的历史与故事令她深受触动,遂决心攻读文字学。硕士研究生阶段,李右溪师从陈年福老师,啃大部头文献、钻研甲骨文的艰辛,曾让她几近放弃,但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导师的引领成为她坚持下去的动力。
溯源甲骨文科普之路,李右溪读研期间曾带领团队运营“甲骨文一日一字”公众号,但阅读量惨淡,仅半年便停更。研三时,她辗转考博、实习、求职,历经多重考验,却始终未放弃学习积累。过往的挫折皆为今日成就的基石,正是从前的失败,让她学会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语言,也磨炼了她对新媒体的敏锐感知。
2023年,怀揣着人文热忱,李右溪毅然投身自媒体,以视频、绘本、文创等多种形式来科普汉字的故事,讲述甲骨文的历史。李右溪说:“每个汉字之所以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背后都有一段属于它自己的生命轨迹。”
谈及文化传播的经验,李右溪强调专业知识是基础,传播技巧是关键。由此她提出“四有”传播法则:一是有故事,以商朝历史为背景,挖掘甲骨文中每个字的文化叙事;二是有人物,聚焦高频出现的甲骨文人物,提炼其精神特质;三是有悬念,以悬疑式叙事激发观众兴趣;四是有共鸣,用现代视角解读古老文字,使其焕发时代生机,引发观众共鸣。
此外,李右溪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验,运营“人文商业”,讲好人文故事;传承冷门绝学,塑造独特风格;注重协同赋能,寻找互补型合作伙伴,突破个人能力边界。
讲座尾声,现场同学积极提问。针对“如何迈出自媒体第一步”,李右溪建议,先完成再完美,要抓住机遇勇敢地行动。关于求职焦虑,她鼓励学子们以热爱为锚点,在尝试中明确方向。陈海峰老师对本场讲座进行了总结,他称赞李右溪的成长历程印证了“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并寄语师生保持专业初心,无惧挑战,笃行致远。至此,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潘馨怡 / 图:卢昰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