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卓越师范生培养”研究工作室2025年招生通知

卓越师范生培养是当前教师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郑流爱、陈彩云、姚建根、张禄佳、陈海锋5位老师共同举办“历史学科卓越师范生培养”研究工作室,鼓励同学们了解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的前沿成果,依托工作室导师的课题开展研究,指导同学进行中学历史教材解读、教育教学调查、专业论文写作等训练。现根据浙江师范大学教务处关于研究工作室建设的通知,面向校内2023级、2024级本科生公开招生8-10人。

一、报名条件

1.对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具备积极参与历史教学与学术训练的热情,有进一步考研深造的愿望。

2.具备较为扎实的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知识。

3.具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4.具备一定的英文阅读能力。

 

二、考核要求

1.学员需全程参加工作室的课程学习、研读讨论、教育调查等活动,缺勤三次者自动退出工作室。

2.积极参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每人需要承担一定程度的研究任务。态度认真、按时完成的同学将给予奖励,态度敷衍、未按时完成的同学则劝退。结业报告为教学研究成果,应公开举行研究报告会及答辩。

3.积极鼓励进入工作室的学员撰写并发表历史教研论文,完成论文发表任务的同学可以评定为优秀学员,给予奖励。

4.鼓励工作室学员考研深造,报考及考研成功者,工作室给予奖励。

 

三、报名方式

 自通知发布之日起,请将报名表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928936561@qq.com,截至时间为2025年4月30日下午1700,邮件标题请注明“历史学科卓越师范生培养研究工作室报名”,报名表文件名为“姓名、院系”。导师组进行遴选后,5月9号(周五)晚上进行面试,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结合面试结果最终确定招生名单,请注意邮件信息。


 

 

1:指导老师简介:

1.郑流爱老师简介:

  郑流爱,教育学博士、教授,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高中历史学科组成员。研究方向为历史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曾主持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1项、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课题1项,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课题1项,在《课程·教材·教法》、《全球教育展望》、《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等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1部。

2.陈彩云老师简介:

陈彩云,历史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元史、江南文化史,古文献整理等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元代温州研究》,《赵廷松集校注》、《金华酒酿造技艺》3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2项,参与主讲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江南城市与文化传统》,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江南古镇与水乡文化》。

3.姚建根老师简介:

姚建根,历史学博士、副教授,历史学卓越班班主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与元史教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浙江省哲社课题1项。担任《中国古代史》《浙江古代史》《中国古代史与中学历史教学》等课程的教学,长期负责组织、参与指导历史学师范生的各类赛事并获奖,参与中学历史教师培训,担任学生教师教育类课题的指导教师。

4.张禄佳老师简介:

张禄佳,教育学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教科书、历史问题链教学、历史教育与国家认同以及国外历史教育研究等,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项,在《历史教学》《历史教学问题》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余篇。

5.陈海峰老师简介:

陈海峰,教育学博士(在读)、副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曾获浙江省中华经典诵读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浙江省职规赛优秀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师范技能竞赛一等奖。曾主讲《中国近现代史与中学历史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语言与思维实训》等课程。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应恰当处理历史表达的隐与显——以人教版“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一课为例》被人文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创刊40周年优秀作者。

历史学科卓越师范生培养研究工作室学员申报表.docx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