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同行,教艺互彰——记师范技能培训讲座之历史场

4月26日晚,第十届历史学“卓越教师”实验班班长,曾获第十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第一名、第六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第十八届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第一名师范技能竞赛国、省、校、院“大满贯”得主孙铭璟同学应邀于人文学院江南文化会议室为师生们带来了师范技能培训讲座之历史场的分享,相关专业学生到场聆听。



分享正式开始之前,孙铭璟同学首先给我们播放了一则他比赛时的影像。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孙铭璟同学在模拟上课的环节中围绕着“大人物小身影”,展开了一堂极富互动性与节奏感的片段教学。随后,孙铭璟同学便针对在座同学们的求职就业的现实需求,为我们深度拆解他自己的备赛流程与心得,围绕着赛项的评分标准展开对必需师范技能的相关介绍。其中,在师范技能比赛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即席讲演、模拟上课和板书这四个环节中,孙铭璟同学着重对教师招聘比赛中最为重要的模拟上课环节展开了重点分享。

针对模拟上课的环节,孙铭璟同学指出,评审老师们衡量一场片段教学是否出色,课堂中问题链与内容的深度尚属次要,重点在于教师本人的表现力、感染力与其表现出来的教师素养,而这也正是我们学术硕士所欠缺的地方。而想要在教师素养上凸显自己的能力,在提问与活动设计环节一定要有所设计与想法。提问环节中,务必要避免直白浅显的提问方式,我们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要围绕着教学重难点展开,通过适当的包装增加问题吸引力,吸引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在布置课堂活动环节,我们要做到指令明确,讨论后的汇报也需避免“请代表回答”的形式,而应随机抽取小组中的成员以保证每个同学都进行思考。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前布置任务单,要求学生随堂记录的方式,使得课堂活动不会沦为单薄的课堂讲话。

随后,孙铭璟同学又强调,在模拟上课中,理答”是最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环节。因此,在理答环节中,教师不可只答不理理性分析学生给出的答案,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角度从而引导其他学生从其他角度进行回答,即使在没有拿到理想的答案的情况下我们也要正确引导,给予关键词进行适当启发。

紧接着,片段教学中的韵律感”,孙铭璟同学认为课堂节奏感的关键在于提问的时机要均匀,且提问的难度循序渐进的,从而形成课堂的清晰层次。而要做到这一点,并没有所谓的天赋之说,唯有勤加苦练以熟能生巧。日常练习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计时都要准确提前准备好各种情况下的话术和应对措施,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精细化、体系



此外,孙铭璟同学还就板书、教态、用语、风格、即席演讲等细节内容进行了经验的分享。就板书而言,字迹、图示设计颜色运用等方面的进步与成熟,无非多练多看多想以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体系,但他特别提醒势必要避免大括号式的低级板书。教态方面,他指出眼神交流是重中之重,我们在招聘现场要引导评审老师同我们眼神交流,尤其是在进场提问时,眼神对视能有效带动老师的代入与参与从而提升片段教学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加入适当的走动,但对走动与课堂节奏的整体融合要有熟练的把控。教学语言上,孙铭璟同学强调,一定要养成精炼、准确避免语气词口水话的语言习惯,且在设问环节中的用语一定要精确且学科特色突出鲜明。关于教学创新,孙铭璟同学也给我们讲述了他在比赛中所见到的优秀例子,启发我们可以在探索教学技能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色最后,即席演讲作为考验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临场组织语言的能力的试金石,他也建议大家日常可以就这一环节重点思考与练习,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讲座尾声,孙铭璟同学也通过给我们的一点小小的“考验”来提醒我们,一定要提升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这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基本功。最后他也鼓励我们,作为学硕,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但也要能动地发挥自身的学术修养优势,扬长补短,厚积薄发。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鲍知秋/ 图:张玥佼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