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同行,教艺互彰——记师范技能经验分享之历史场

4月26日晚,第十届历史学“卓越教师”实验班班长,曾获第十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第一名、第六届长三角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第一名、第十八届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第一名师范技能竞赛国、省、校、院“大满贯”得主孙铭璟应邀于人文学院江南文化会议室为师生们带来了历史专业的师范技能经验分享,相关专业学生到场聆听。



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孙铭璟首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则他比赛时的影像,引出活动的主题。视频中,围绕着“大人物·小身影这一关键词,展开了一堂极富互动性与节奏感的片段教学。随后,针对同学们求职的现实需求,根据师范技能比赛的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即席讲演”“模拟上课和板书”四个环节的分数比重引出“模拟上课”环节这一重点,就这一环节同学们深度拆解个人的备赛心得,并结合评分标准介绍如何具体提升师范技能水平

针对模拟上课,孙铭璟出,衡量一堂教学是否出色,课堂中问题链与内容的深度尚属次要,重点在于教师本人展现出的表现力与扎实素养,而这也正是学术硕士所欠缺的地方。就此,孙铭璟针对模拟上课中“提问与活动设计”“理答”“课堂节奏感”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分享。



首先,孙铭璟指出在提问与活动设计部分展现自己的巧思对凸显教师素养最为助益。由此,在提问环节中务必要避免直白浅显的提问方式,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要围绕着教学重难点层层递进地展开,并要通过适当的包装增加问题吸引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布置课堂活动小组汇报宜采取随机抽取学生回答而非“请代表回答”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思考。同时,还可通过课前布置任务单,要求学生随堂记录的方式,使得课堂活动不会沦为单薄的课堂讲话。

随后,理答这一充分体现教师专业能力的环节,孙铭璟特别强调,教师理答时切忌只答不理性归纳学生的回答从而引导其他学生从其他角度进行回答,即使没有拿到理想的答案,教师正确引导,给予关键词进行适当启迪。

紧接着,关于模拟上课中的“节奏”,孙铭璟认为把握恰当的提问时机是提升课堂整体节奏感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并没有所谓天赋之说,唯有勤加苦练以熟能生巧。他建议,在日常练习过程中,应对课堂的每个环节进行计时提前准备各种情况下的应对话术与措施,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精细化、体系

此外,还就板书、教态、用语、风格等细节内容进行了心得分享。关于板书他直言板书的进步无非多练多看多想以形成个性化的方法体系。教态方面,他指出引导眼神交流是重中之重,尤其在进场提问时,眼神对视能有效带动老师参与从而提升片段教学的效果教学语言方面则应力求表述准确精炼,减少语气词、口水话的使用频率;设问环节之用语应突出学科特色,展现学科素养最后,教学创新方面,孙铭璟结合他在比赛中所见到的优秀例子,启发同学们要有意识地在练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与特色

活动尾声,孙铭璟强调,提升教材熟悉度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基本功最后他也鼓励同学们,作为学术型硕士,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但也要能动地发挥自身的学术修养优势,扬长补短,厚积薄发。至此,本次活动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鲍知秋 / 图:张玥佼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