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讯息 | 辞书编纂 修辞视角——记“语林望道”第三十七次学术交流活动

2025年4月30日14:00,“语林望道”论坛第三十七次学术交流活动如期在浙江师范大学国社学院L-204举行。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报告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杜翔研究员,主持人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傅惠钧教授,与谈人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唐善生教授和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李艳芝副教授,参会者有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卞威老师,人文学院和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本、硕、博学生50余人。



活动伊始,主持人傅惠钧教授对杜翔研究员和参与本次论坛的老师、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论坛报告的背景和主题。他说,本次论坛的论题——“修辞词汇化与语文辞书条目义项的确立”,是修辞与词汇互动研究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此前曾与杜老师有过多次沟通和交流。杜老师有十分丰富的词典编纂经验,又有从修辞视角探索的实践。这让我们对本次报告充满着期待。

 杜翔研究员接过傅老师的话,就选题的缘起作了进一步说明。他说这是“大语言互动研究”重大项目中“汉语修辞与词典释义”版块中的内容之一。并就他与傅老师商定板块的主要内容及其过程作了简要介绍。随后进入主题报告。

 杜老师的报告,从修辞词汇化视角对比喻、借代、通感、仿拟和曲用这五种常见辞格所涉词条和义项的确立与编辑处理,提出了许多问题,并谈了他的思考和见解。譬如,从收词、立义项、比喻特征的提取、同类词的照应、组合中提取特征、词和短语的关联、比喻性语素造词等角度来思考比喻辞格所产生的词汇化问题以及词典处理的难点与策略。他基于所搜集的大量词条、义项处理的实例,从修辞与词汇关联视角重新审视,并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编写过程中存在的争议与困惑,重新比较和确认,或是尝试作出新的处理。最后他提出两个仍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即修辞词汇化的界限和修辞词汇化入典的标准。



报告结束,傅老师对报告的精彩之处作简要提示,并请与谈人唐善生老师和李艳芝老师与杜老师展开对谈,分享收获与感受。

唐老师认为修辞视角的词典编纂问题非常值得研究,报告揭示的许多问题都很有价值。他与杜老师首先就报告中提到的“洗煤”“捞”“眨眼”“概念车”等词条或义项是否需要列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认为有些义项有单独列出的必要,但有的则可以合并;他就《现汉》未收“洗车”的同类条目“洗牙”,“洗牙”的规范名称为“洁治”之说与杜老师进行了讨论,唐老师认为“洁治”是医学术语,这类名称不常用,以不收为宜;最后,唐老师就语气词“哦”的收录发表了肯定意见,支持报告从“交互主观性”角度来确认,考虑听说双方的交际需要是这一修辞用法被接受和固化的重要原因。

李艳芝老师首先就词性标注问题发问,“袖珍”在词典中标注为属性词,但“袖珍”也可以作谓语,这种情况是否需要修正词性标注,改为形容词。杜老师称,在《现汉》系统中属性词作为形容词的附类予以特别标注,属于形容词,但不是典型的形容词,这个问题按照傅老师的观点,也可从修辞词汇化角度来解释,属性词介乎名词和典型的形容词之间,有些名词通过修辞应用发展为属性词,还可进一步发展为典型的形容词,《现汉》中收入的这样的词例有不少,如何判断会存在一个典型度的问题。傅老师插话说,这是功能层面的修辞词汇化问题,“袖珍”作为形容词的功能还不是很典型,但在修辞应用中存在这种发展的可能性。继而,李老师指出“撞车”“撞衫”“撞色”强调相同事物有冲突,但在《现汉》(第7版)中未收录这一义项,杜老师认为这种结构中的“撞”可能是词所带有的意义,语素本身没有变化,是一种仿拟,倘若如此则是由“撞”的义项2“碰见”发展出来的,具体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傅老师则提到,“撞”的义项1是“运动着的物体跟别的物体猛然碰上”,这个表达中,“别的物体”一般不是运动着的,但也可能是运动着的,比如“撞车”,“撞”的义项2的衍生主要与此相关,“撞衫”“撞色”一类用法应该是基于此类用法的修辞突破,并逐渐熟化与固化。随后,李老师说,新词收录词典往往强调整体意义大于部分意义之和。这样的结构,有时存在词和短语难以辨别的问题,例如“爱情 杀手”“上岸”“出片”等,这既有如何认定入典资格问题,也有教学分辨问题。杜老师指出,其实,词典中的词,很多并不一定是整体意义大于部分意义之和,有时就是自身意义的加和,关键要看凝固的程度。傅老师则称,“整体意义大于部分意义之和”同样存在是否固化的问题,没有固化,仍处在修辞词汇化过程之中,一般不宜入典。而后,李老师还与杜老师讨论了词典中标“<方>”词收录的原则与操作问题,比如“六安”中的“六”,“lù”音能否入典。

接着,傅老师邀请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畅所欲言,参与讨论。卞威老师、范淑珍、陈棋斌、朱静、王林等同学分别就“词的新义现象”“仿拟中本体和仿体的变异度”“词典编纂工作的程序”“词条选取的原则”“词性标注问题”“频率、句法等与修辞义固化的关系”等方面提出问题,杜老师一一给予回应,并向参会师生表示由衷的感谢。

最后,傅老师作了简短总结,并说:我们的硕博士生中,已有不少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对象,从修辞与词汇互动角度撰写学位论文,并取得了不错成效,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学加入这个行列中来。

至此,交流活动圆满结束。

文:张   / 图:陈楚婷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