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历史教育发展沃土,谱写卓越人才成长新篇——戴加平历史教育理念学术研讨会暨浙师大历史学专业建设座谈会圆满举行

2025年5月10日,由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戴加平历史教育理念学术研讨会暨浙江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卓越师范人才培养座谈会”在人文学院潜溪轩24-423隆重举行。浙江中学历史教育领域的名校长、名师齐聚一堂,其中多数嘉宾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友。与会嘉宾围绕历史教育的本质与使命展开深度研讨,共同探索高校历史教育与中学历史教育协同发展的路径,旨在明晰新时代卓越历史教师的培育方向。

 

 

会议伊始,浙江师范大学校友办主任周红霞致欢迎辞。周红霞主任向与会校友及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随后,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吴洪涛和副院长冯建勇分别致辞和介绍历史学专业建设情况。吴书记对与会人员表示欢迎,高度赞扬了戴加平老师在中学历史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冯院长介绍,浙江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拥有中国史、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已形成从本科到博士后的完整办学体系,在学科评估、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等方面成绩优异,培养出众多优秀历史教师,是浙派历史名师的摇篮。

 

  

在戴加平历史教育理念学术研讨会上,嘉兴市历史学科带头人戴加平老师作为核心嘉宾发表主旨演讲。戴老师回顾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从“道”与“术”两方面阐述了自身的历史教育理念。在“道”的层面,戴老师强调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传承人类文明、提升公民素养为目标,倡导“传播真相、追求真理、涵养真情”的“三真”教学理念。在“术”的层面,戴老师聚焦中学历史教学的优化路径,提出“有故事、有学法、有灵魂”的“三有”课堂标准与教学模式。此外,戴老师还向与会教师分享了多年教学实践中的研究成果,其理念与经验引发与会者的强烈共鸣。


 

 

在研讨环节,全体嘉宾踊跃发言,分享对戴加平老师教育理念的理解与感悟。婺州外国语学校校长周生民表示,戴老师是浙江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领头人,将个人发展与学科命运紧紧相连,并赞扬戴老师可爱、可敬、可畏。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陈亚利老师提出,戴加平老师是教书育人的“戴师”、是引领老师们成长的“戴兄”、是浙江历史教学的旗手,其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应用后,学生的历史素养显著提升。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少莲老师、嘉兴教育学院余文伟老师、杭州天元公学江松贵老师、奉化武岭中学林雪松老师、金华市外国语学校陈蒋平老师、衢州二中胡欣红老师、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张禄佳副教授等嘉宾也纷纷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戴加平老师对自己专业成长的引领作用,同时就历史教育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展开深入讨论,一致认为历史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在浙江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卓越师范人才培养座谈会上,与会嘉宾围绕学生就业、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陈海峰和浙江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陈彩云介绍了当前浙江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两位老师指出,由于文理分科导致中学历史师资需求压缩等原因,历史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面临一些挑战,并向与会嘉宾征求历史学专业建设的宝贵意见。

对此,与会嘉宾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戴加平老师指出,应当深入挖掘校友中的优秀教师资源、精心做好浙派名师访谈工作,并将访谈成果编纂成册,同时把这些成果融入师范生培养环节,使学生在名师的引领下成长。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龚涛老师提出培养学生需从三个维度着手,要处理好“通”与“专”的关系、把握“知”与“行”的平衡、协调“人”与“机”的互动,推动师范生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技术应用水平协同发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姚建根老师认为学院可以加强与中学的就业联动,并在本科毕业生入职中学后进一步建立学历提升机制。此外,海盐元济高级中学田国华老师、桐乡第二中学郑婷婷老师、台州中学西校区胡囡娟老师等嘉宾强调,要加强对于学生的价值观引领,重视学生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宁波市慈湖中学徐峰老师、青田中学叶新红老师等嘉宾提出,要注重心理学、班级管理等师范课程的开展,培养既会教书又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本次研讨会与座谈会的举行,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搭建了优质的交流学习平台。未来,浙江师范大学将继续秉持先进的教育理念,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推动历史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鲍衍而 / 图:蒋  敏)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