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吴越,析史论人——记俞志慧教授“吴越争霸时期的几个关键角色”讲座


58日晚,绍兴文理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语》文献集成与研究”首席专家俞志慧教授应邀于人文学院四楼语言学学科会议室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吴越争霸时期的几个关键角色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张磊教授担任主持,相关专业老师和同学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俞志慧教授以吴越争霸时期的历史为出发点,探讨了吴越争霸时期的地理边界和历史背景,重点分析了越国的领土范围和吴越两国的交界地带,通过实地考察桐乡石门、海宁斜桥界墩等历史遗迹,结合文献记载,阐明了钱塘江、石门、桐乡等地在当时的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他还提到了吴王阖闾的死亡地点以及越王勾践的战略手段,强调历史文献与实地考察存在差异。

随后,俞教授以夫差和伍子胥在战略决策上的分歧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吴越争霸的几个关键角色。针对夫差放走勾践这一历史事件,俞教授认为这与当时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观念密切相关,虽从后世角度看可能是失误,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有其合理性。



紧接着,俞教授还对勾践、文种、范蠡等人物进行了剖析。范蠡深知勾践可共患难不可共享乐,在越国灭吴后选择离开;文种则因对越国的内政贡献巨大,遭勾践猜忌,最终导致悲剧结局。此外,俞教授通过对绍兴地区铜矿、铁矿及相关古迹的调查和研究,推测越国可能掌握了先进的冶铁技术,这或许是越国在争霸中崛起的重要因素。



讲座尾声,现场师生积极提问,俞志慧教授就“铜制兵器和铁制兵器对吴越交战的影响”“历史上多将吴越并称的原因”“越国以弱胜强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张磊教授对本次讲座作出总结,并鼓励大家通过历史文献与实地考察相互印证来解决问题。至此,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陈丽萍 / 图:卢昰琪)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