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创新素养提升训练营”开展专题培训第十讲

517日晚,我院“创新素养提升训练营”专题培训第十讲于24417人文学院语言学科会议室举行。浙江师范大学资产经营公司副总经理,经济学硕士,创业学博士陈乃启带来题为“创新创业的逻辑与实践”的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陈乃启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强调了创新创业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并从理论层面深入剖析了创新与创业的内涵与关系。他指出,创新是通过引入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或新模式,创造新价值或提升现有价值的行为,其核心在于突破常规、满足个人、社会或市场的特定需求;创业则是创业者通过整合人力、资金、技术等资源,承担风险并创造商业价值的过程,核心在于以实际行动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陈乃启以人类文明演进史为脉络,揭示了创新创业的历史逻辑。他指出,从原始农耕文明到现代信息文明,文明演进的速度呈指数级加快,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是人类发展前进的动力和基础。随着实践经验转化为知识并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知识获取成本持续降低,更高维度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将成为人类能力训练的重点方向。此外,陈乃启从创新层次分类的角度,解析了核心层创新、支撑层创新与根基层创新的不同作用,并将创业的本质内涵概括为“把握机会、创造价值、付诸行动”。



针对人文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陈乃启重点分析了文科生在创新创业领域的独特优势。他指出,文科生具备“强沟通能力、社会问题理解深度、跨学科思维、政策敏感度高、人际关系网络资源、灵活性与适应性、品牌故事讲述能力”七大核心优势。他鼓励训练营成员,要善于将人文关怀与商业实践有机融合,打造兼具温度与影响力的创新项目。

本次讲座不仅系统梳理了创新与创业的理论逻辑,更针对性地剖析了文科生在创新创业赛事中的独特优势,为训练营成员提供了从发现社会痛点到实现项目落地的全过程步骤。至此,本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蔡烁佳/文 蔡璐莎/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