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下午,第九届中文“卓越教师”实验班成员,曾获浙江师范大学第二十六届师范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第一名、第十八届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的应卓妤应邀于人文学院407教室为师生们带来了文学专业的师范技能经验分享,相关专业学生到场聆听。
分享会伊始,应卓妤指出“模拟上课”这一环节在教师招聘考试和师范技能比赛中的重要性。随后,她针对模拟上课中“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方法”三个部分进行了具体分享。
首先,应卓妤认为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聚焦语言文字,突出“语文味”,她以梁思成《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及梁启超《敬业与乐业》为教学案例,强调了语文课应避免一味地介绍专业知识或者进行空洞的主题教育。此外,应卓妤指出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还应结合课文的文体特点,突出“独特性”,她以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为例阐释了回忆性散文中由于“二我差”而构成的双重叙述视角,而针对像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这样的演讲稿应从情绪氛围和感染力这两个方面来设计教学内容。
随后,应卓妤针对“确定教学思路”这一部分,提出了“一线串珠,一字立骨”这一教学思路,她分别以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中的“好好儿活”和鲁迅《故乡》中的“隔”为例来说明关键字词对于设计教学内容的重要作用。另外,应卓妤结合了具体的课例,提出了“抓住一句话,品析内涵,贯穿内容”“抓住一串词,使用删换法,品味语言”以及“抓住一处对比或矛盾,品味复杂情感”的教学思路。
紧接着,关于“设计教学方法”这一部分,应卓妤认为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应发挥朗读优势、丰富学生活动、设置合适情境以及进行多篇联读。她还指出了在模拟上课环节中的板书设计、课堂互动以及结构完整等其它注意事项。
此外,应卓妤对于上课状态和备赛建议等方面分享了自身的经验,她认为教学者应提升自身的文本细读能力,综合利用资源并形成自身的教学逻辑思路,通过不同场景的试讲训练来克服自身的恐惧感。最后,应卓妤选取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片段来展示课堂试讲。
分享会尾声,现场师生积极提问,应卓妤就“课后任务的布置”“教招模拟视角中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重要性”“比赛的创新性”等问题为大家答疑解惑。至此,本次分享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王凯睿 / 图:陈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