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下午,“丽泽引航”系列讲座暨优秀学长学姐学术经验分享会第四讲在24幢413会议室举行。江西师范大学创新拔尖人才实验班本科毕业生、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荧受邀为丽泽班同学分享相关的学习经验。本次分享会以线上形式进行,聚焦规划选择、能力提升、专业学习三方面内容,达成了有效的交流互动和经验传授。
李荧学姐首先从职业选择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的经历,详细列举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去向,并强调本科阶段应尽早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摆脱优绩主义思维,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评价体系,针对性地增加知识和提升技能,避免盲目焦虑。而对于如何提升能力,李荧学姐结合自身经历提醒学弟学妹应结合未来规划,提前调查了解职业路径,在大学期间不断夯实专业知识,并有选择性地进行社会实习、参与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参加相关竞赛。
随后,李荧学姐着重分享了她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心得体会。她强调原典研读是第一位的,建议同学们跟随文学史脉络研读经典作品,结合兴趣拓展阅读范围。阅读时先独立感悟文本、记录读书笔记,再对比研究成果,培养问题意识与对话意识。她以王辉对《阿 Q 正传》的研究为例,展示如何从文本细读中延伸思考,既借鉴学者观点,又保持独立判断。而在阅读方法上,她指出阅读经典作品的同时需及时记录读书笔记,并辅以论文专著来深入思考。其次,她阐述了自己有关文学史阅读的相关观点。文学史阅读服务于自身知识体系的建构。在阅读文学史的过程中,应注重多个版本比较阅读,避免单一视角的局限,还原文学史的复杂性。同时,应采用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思维交叉阅读,即一方面需梳理文学史是如何从前往后一步步积累至此,其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比如考察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农民形象的流变,另一方面还需在同一时期的节点上关注不同作家作品的普遍性和差异性,比如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心理描写。此外,李荧学姐强调理论的学习和积累,她认为理论既能够拓宽文本的阐释边界,也可以重塑文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因此理论学习非常必要。李荧学姐分享了从《苏菲的世界》启蒙哲学兴趣,进而系统学习中西方哲学史、文学理论的经历,向同学们推荐朱立元、伊格尔顿等学者的著作,建议从兴趣和课程切入,广泛涉猎社会学、心理学等交叉学科知识。她特别提醒,在运用理论的过程中要尤其警惕这样的做法:从西方文学理论中找到某种“主义”,然后按图索骥,再去找作品作印证式解读。
最后,李荧学姐就论文写作也做了分享,她表示在本科学习阶段应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围绕兴趣点扩大阅读面,通过 “读作品—找问题—研文献—再印证” 的路径确定选题,关注学术热点与前沿动态,利用期刊、讲座培养 “学术敏感度”,强调论文需具备问题意识与对话意识,避免空泛论述。
在讨论和交流阶段,丽泽班同学围绕专业方向选择、学术阅读和写作等话题踊跃提问,李荧学姐结合自身经验耐心解答。同时,她还分享了在江西师范大学创新拔尖人才实验班的学习经历以及该班级特别的培养模式对她的影响。
本次分享会以专业学习为核心,由此延伸,一方面提供了实用的经典阅读和学术写作的指导,另一方面为丽泽班同学树立了学术道路上的榜样。分享会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并向李荧学姐学习,在本科阶段广泛阅读经典作品,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
撰稿人:钱凯、王亭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