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代表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玉
高玉,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教师。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等专业领域的研究,尤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外国文学研究》《文艺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80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摘要,出版多部学术著作。其成果获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其它“政府奖”20余项。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一般课题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余项。
学科实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创办于1956年,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重点专业、优势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在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排全国第19位,位列前12%,稳居浙江省属高校第一。本专业属于师范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目前,本专业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一级学科硕士点。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入选浙江省高水平大学建设优势特色学科,“丽泽计划”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为“十四五”浙江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所在学院设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并先后建设有7个省级研究平台: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南文化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研究基地),2个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学传承与地方治理现代化协同创新中心、方志文化研究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培育基地(儿童文学研究中心),2个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儿童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契约文书博物馆)。
所在学院省级研究平台
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80人,其中教授2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8人,博士生导师33人,硕士生导师68人;有国家级人才称号10人次,省级人才称号16人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1人。集聚了张涌泉、张法、张弘(普慧)、梅新林、张先亮、高玉、曹志耘等一批知名学者,在语言文字学、敦煌学与近代汉字、佛教和写本文献研究、江南文献整理、文学地理与两浙区域文学、儿童文学理论与批评、汉语方言学等领域有较大的学术影响。
本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3种,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11门,省级教材9种。近年来,专任教师获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其中参与获奖1项),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
本专业所在学院获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汉语言文字学教师党支部获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浙师人文之窗”获首批全国高校思政类重点建设公众号。
所在学院获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学术成果
2020年以来,本专业国家级课题立项36项、省部级课题立项33项,横向课题17项;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5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2项、中国出版政府奖1项;向省部级单位提供咨询报告30项,在《文学评论》《中国语文》等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165本著作。蒋风教授获“国际格林奖”,张涌泉教授获“思勉原创奖”。
古籍整理与编撰地方文献丛书
育人理念
本专业按照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培养富有高尚师德和教育情怀,具备深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知识与能力、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与自我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毕业学生主要去向为教育界、公务员岗位及其它科研、管理、新闻、出版等领域。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外国文学、美学概论、儿童文学概论、写作、文献检索与利用、教育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现代语言学与语文教学等。
杰出院友
本专业培养了陶东风、王泉根、陆绍阳、陈旭光等一大批知名学者,造就了陆春祥、沈苇(沈惠方)、洪治纲等三位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青年儿童文学作家吴州星,走出了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李潘、中国纪录片专家何苏六、浙江卫视编导许继锋等知名媒体人。这里涌现出《笑傲江湖》《凤凰琴》等影视的编导、夏衍文学奖获得者陈育新,两度“梅花奖” 得主、婺剧表演艺术家陈美兰等文艺工作者,还涌现出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得者汤素兰等一大批儿童文学作家。
本专业继承和发扬浙派语文教育的光荣传统,积极适应浙江省当前中小学需求,参与、服务和引领语文教育改革,编写过多部有影响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其中《新语文读本》受到社会持续广泛的好评。本专业培育出华建武、胡勤、李武南等130余位中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孕育了全国道德模范陈斌强、全国优秀教师范群、全国最美教师祝响响、国家****教学名师张悦等一批榜样力量,他们以“浙派名师”的鲜明形象活跃在语文教育界。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本专业形成了立德为本、传习为务、致用为要的“丽泽新育”模式,其教改理念和实践经验获《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专题报道,相关事迹和活动获《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充分彰显专业影响力。
《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报道“丽泽新育”模式
学子风采
三年来,本专业一大批学子前往新加坡国立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申研深造。本专业学生荣获国家奖学金特别奖、省优秀共产党员、省高校十佳大学生、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全国新文科实践创新大赛银奖,浙江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一等奖、浙江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国学文化节”入选“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阿西剧社原创剧作两度问鼎全国大学生戏剧节最高奖“金刺猬”奖,并获“全国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品牌,文史协会获全国推广阅读“十佳社团”。
所在学院承办浙江诗词大会(2025)首届校园诗词大会
阿西剧社荣获全国大学生戏剧节“金刺猬”奖
杨蕾(左五)获2024年浙江省国家奖学金特别奖
蒋励获第十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
汉语言文学组一等奖(第一名)
刘涵、蒋松哲分别担任杭州亚运会火炬手和采火使者
毕业生李莹(李右溪)获央视新闻报道
国际交流
近三年,100余位学生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麦迪逊威斯康星分校,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进行访学交流。
剑桥大学访学交流团
深造去向
2025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深造光荣榜
一流学科汇聚一流名师,一流品牌培育一流人才。几代中文师生砥砺前行,七秩沧桑岁月共吟华章,“自由自律、修德修文”,共同书写师大的光荣与梦想。人文学院以“以人为本,以文育人”为办学理念,力争打造出学子追求真理、完备德业的舞台和教师传授人文精神的园地。畅游于学海的人文学子,必将成为专业基础扎实、人文底蕴深厚的人才。来这里,寻梦、追梦、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