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理东渐,禅风华韵——记李建欣教授“冉云华先生的佛教中国化研究”讲座

65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李建欣教授应邀于人文学院4楼学院会议室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冉云华先生的佛教中国化研究”的讲座,普慧教授主持,相关专业教师及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李建欣教授简要介绍了冉云华先生的生平,将其分为三个时期,即印度留学与工作时期、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工作时期、荣休后在台湾教学与研究时期。随后,李建欣教授简要介绍了冉云华先生的五部代表性著作《宗密》《中国禅学研究论集》《中国佛教化研究论集》《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永明延寿》,并深入阐述了这些著作的学术价值。

在提及冉云华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研究特色时,李建欣教授表示冉云华先生的佛教研究经历了从文史研究到哲学思想研究的转变。冉云华先关于中国佛教研究的论域也分宽广,包括中国佛教化史、佛教哲学、禅学、敦煌佛教和中外佛教关系史等。紧接着,李建欣教授指出,贯穿冉云华先生佛教研究的核心主线,是关于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的演变与发展研究。其中,从宗密至永明延寿一系中国佛教核心思想的研究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于冉云华先的研究法,李建欣教授赞同圣严法师的评价,认为其是以宗教史学或化史学的观念与法,对禅学进行了深入考察。



李建欣教授介绍了冉云华先生在“从印度佛教到中国佛教”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总结了其对于这一话题的宏观思考。此外,李建欣教授探讨了冉云华先生对于中国佛教核心思想的构建,指出这源于对印度大乘佛教的批判性反思。中国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一心”哲学体系,该体系批判继承了印度大乘佛教的“空宗”“唯识宗”概念,历经澄观的初步建立、宗密的深化批判、延寿对诸宗各阶段思想的融合,完成了理论构建,这一体系经由禅宗的传播最终成为中国佛教主流思想。他认为,冉云华先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佛教对印度思想的吸收和创造性转化,凸显“一心”思想的理论价值与历史地位,为理解中国佛教的哲学特质提供了关键视角。



讲座尾声,现场师生积极提问,李建欣教授就“戒律研究”“佛教本土化”等议题作出详细解答。最后指出,冉云华先生的学术生涯使其研究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深度,同时,他高度评价了冉云华先生的研究,认为其“秉持客观的立场、透析宗教的本质、理解宗教 徒的情感,进行合理的批判”的学术品质值得同学们学习。普慧教授则进一步论述了李建欣教授研究的史学价值,及其对冉云华先生研究的重要意义。至此,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胡   / 图:卢昰琪)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