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艺竞芳,研途焕彩——我院2025年研究生师范技能竞赛决赛顺利举行

为使研究生适应教材改革,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619日晚,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2025年研究生师范技能竞赛决赛于24302室顺利举行。人文学院副研究员历史卓越班班主任姚建根老师、人文学院中文师范技能教研室主任王倩老师、人文学院学工办兼职辅导员张珂老师、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李琳烁2025年“田家炳”教学技能大赛学科语文一等奖获得者余芷萱担任此次决赛的评委,我院各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同学到场观看。



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中文组与历史组共计12名选手晋级决赛。本次比赛以“模拟上课”的形式展开,选手们根据抽签结果,精心准备了教学设计内容。决赛现场,参赛选手们在十分钟的模拟课堂里展现出了良好的仪表风范,教态沉稳大方,板书设计生动有趣,语言表达流畅,整个模拟课堂环节精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中文组带领学生深入领会诗歌所蕴含的节奏美感与韵律特质,剖析散文“形散而神聚”的创作特点,并掌握了论说文层次分明的论述结构。陈泽华首先对郁达夫生平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安排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初读《故都的秋》,探讨北平景物的特点,体悟作者通过悲凉秋景所传达的心境,最终用“以悲为美”的结论升华文章主旨。张蕾承上启下,由《春江花月夜》的“景”过渡到“思”,巧妙地通过学生对老师朗读提出建议的方式,提醒同学们注意朗读时的语气和情感变化,并以问号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思想感情,通过学生讨论,归纳了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深刻体会。吴陈颖则让学生运用“微电影导演”的模式沉浸式划分《春江花月夜》中的场景,选取诗句核心意象,并延伸出对“理”与“情”的深刻思考。董雯从季节入手,引导同学们思考秋天的关键词,随后以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总结出《故都的秋》中视听结合的写作手法,归纳了作者从小我升华到大我的家国情怀。吴天薇以总分的结构,区别出中国精神中的工匠精神,之后抓住议论文的逻辑性,结合文本分析论点与论证方法,从不同角度阐述工匠精神相对应的美好时代品质,最终回扣到新闻评论的特点,指出其及时、准确地反映出社会对工匠精神的关注与需求。



历史组聚焦于《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与《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这两篇课文,围绕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教学。张源通过同一历史时期中国与罗马的法律案例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两者的区别以及罗马共和国时期《十二铜表法》具备的特征,以此为线索追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发展规律。张沙建以“人物猜猜看”的新颖方式介绍本课主要人物——李斯,其后站在李斯本人的视角目睹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全程,纵观时局的风云动荡。



比赛尾声,王倩老师与姚建根老师分别对各组参赛选手的表现进行了全面总结与细致点评。对于中文组的表现,王老师着重表扬了同学们的教姿教态、语言表达专业态度此外,她指出同学们在教学重点、学情掌握教具配合方面还有待提,并特别提醒大家避免与学生进行刻板的课堂互动。针对历史组的表现,姚老师对选手们的努力付出给予了充分认可但同时,他认为同学们在肢体语言增加互动提问设计方面提升空间,尤其要注意避免过度引用史料优化课件设计等问题鼓励大家把握住锻炼自己的契机

本次研究生师范技能竞赛莘莘学子搭建锤炼教学技艺、彰显个人风采的优质平台,助力同学们精准定位自身短板,积累宝贵实践经验,从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筑牢更为坚实的根基。至此,人文学院2025年研究生师范技能竞赛决赛圆满落幕。

(文:张玥佼 / 图:许梦云)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