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师范生专业素养,夯实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周期间,我院精心策划并举办“丽泽卓越教师计划”系列讲座。活动特邀多位基础教育一线骨干担任主讲人,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课堂观察艺术、教育科研路径等主题展开深度分享。三场讲座分别面向不同年级、专业学生,以多元视角启迪教育智慧,助力师范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式成长。
规范筑基,自觉致远
6月24日上午,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初中教师于淑丹为2024级历史学专业学生带来题为“从专业规范走向专业自觉”的精彩讲座。于淑丹老师作为全国模范教师、浙派初中历史与社会名师培养对象,从自身经历与经验出发,围绕教师“学习力”与“引领力”等能力指出,大学阶段是塑造学习力的黄金时期,同学们应广泛涉猎历史专业书籍,积极参与学术研讨,夯实专业基础。
在引领力方面,老师强调要关注教育前沿动态,提升自身科研能力,以科研反哺教学。对于大学阶段的专业学习与科研准备,于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经验,鼓励同学们勇于尝试课题研究,尝试将新技术结合教学活动,在实践中锻炼专业思维。此次讲座为大一历史学专业学生点亮了专业发展之路的明灯,让同学们对未来学习与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为他们在专业成长道路上积蓄力量。
博观约取,见课识我
6月25日下午,婺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吴焕应邀于我院25-102教室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博观而约取——课堂观察中的‘见’与‘识’”的讲座。本次讲座由蒋晓玲主持,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二学生到场聆听。
吴焕以丰富的公开课**为学生展现“见我”“见课”“识课”“识我”四个板块,她指出课堂观察包括教师教学设计、学生的课堂反应、教学目标达成三个维度,并阐释三者关系。讲座尾声,吴焕鼓励学生参加师范技能比赛,在实践中提升课堂观察能力。
十年砺剑,一课千秋
2025年6月25日下午,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教师发展处赵华栋在25-203教室开展了题为“十年回首——我的教师专业与教育科研之路”的讲座,2023级历史学专业全体本科生到场参会。
讲座开场,赵华栋以“高中历史学习最难忘的事是什么”与同学展开互动,进而探讨历史学习的价值。他强调课堂革新的关键,阐释教“好”书的重要意义,并以“从印刷术演变看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课堂教学为例,讲解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思维的方法,提出好课应具备有理念、重设计、促反思的标准。此外,他还指出课程开发要立足校本特色,树立方向意识,构建学习空间、课程资源、课程评价三大体系。最后,赵华栋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实现自我蜕变,并在总结中呼吁教师勇担诲人不倦、传道授业的责任。
学生纷纷表示,一线教师的经验分享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操价值,为专业学习注入了新动能。我院将持续搭建高校与基础教育对话平台,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深化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
(林思雨、蔡烁佳、黄静怡、于妙/文金烨希、谢佳彤/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