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行第十六届“师范文化月”师范生教学技能决赛

6月24日下午,我院举行第十六届“师范文化月”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决赛,分为语文、历史两个专场开展。

经过层层选拔,共28名参赛选手晋级决赛。选手们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创新的教学设计和精湛的教学技艺,为现场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教学盛宴。

 



本次比赛共分为即席演讲和模拟上课两个环节。比赛现场气氛热烈,选手们各展所长。在即席演讲环节,选手们围绕教育热点、学科核心素养、师范技能规范等主题快速构思,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以清晰的逻辑和流畅的表达阐释对教育的独特见解。

 


在模拟授课环节,选手们立足中学教材,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多样的教学方法输出学科知识,表现出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赛后,评委老师们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点评,肯定了选手们在教学设计上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教姿教态。同时,也指出了一些可以改进的问题所在,鼓励选手们继续培养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教育学院特聘教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郑逸农指出,语文教学首先要具备“学生意识”,避免“结论先行”,而应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循序渐进地理解文本,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其次,教师要深化“学科意识”,通过朗读、品析、想象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文学之韵,使语文课堂充满感染力。最后,他特别强调“技能意识”的培养,鼓励教师夯实基本功,如规范普通话、提升板书水平,以扎实的专业能力展现语文教师的职业风采。

 


金华市高中历史教研员陈鹞指出历史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强调历史教学过程对时空观念的落实、问题链的设计和情景的设置,并提出了关于历史教学设计的三个建议,即教学立意要高、深入历史现象本质、多维度扩展内容,从高度、深度、宽度说明历史教学应该摆脱知识的堆砌,聚焦“为什么”而不是“是什么”的问题。张禄佳老师则强调了历史教学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注重在教学设计中的教材结构化和教学节奏问题。

 



最终,中文组吴沁怡、张骁、姚颖蕾获一等奖,龚宇轩、项宏亮、章佳雯、陈茹莹获二等奖,张俊泽、张睿、王之涵、方奕涵、潘雅琪、程然、周雨茜、吴依青获三等奖。

历史组鲍衍而、孙煊琪获一等奖,郑舒娴、夏澜、何佳骊获二等奖,陈元航、陈珂、陈薇而、李旭阳、陈青月、于芷璇、徐孝笑、邵晗钰获三等奖。

此次竞赛不仅是一场教学技能的比拼,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成长的历练,为全院师范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未来,我院将继续深耕师范教育,为培养更多优秀教育人才、推动语文和历史学科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

(王寓祺、厉思睿/文 俞倩倩、陈子涵/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