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人物】专访(二):心向学术,步履铿锵

胡子旭,笔名胡了了,2022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高玉教授,现已成功申请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在硕士期间,曾于《上海文化》发表《“传奇”与“奇迹”》一文;于《北京文学》《上海文学》《扬子江诗刊》《江南诗》《青春》发表《奔马》《陀螺》《剃刀咏》《黄庭坚》等三十余首诗作;并于《今天》《青春》发表《穷凶极恶》《秋千》等小说七篇;其诗作入选《新诗选》《诗建设》等知名诗歌选本;荣获第十四届复旦“光华诗歌奖”和首届上海大学“戴望舒诗歌奖”;2024年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谈及为何对诗歌创作与研究情有独钟时,胡子旭坦言,自己从十五岁起便开始尝试写诗,并在高中阶段就坚定了攻读中文系、专注于新诗研究的信念。尽管他曾一度对新诗研究产生过疑虑,甚至考虑转向古典诗歌的研究领域。但最终,他决定将自己在旧诗阅读中的积累与独到心得融入新诗研究之中。因为他坚信,中国诗歌并非孤立断裂,而是内在相连、一脉相承的。在撰写学术论文方面,他认为广泛阅读、拓宽视野是关键所在。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应针对性地开展阅读。除了系统地阅读整本书籍外,碎片化阅读同样不可或缺。此外,他还建议不妨关注相关研究领域的公众号,有时能从中获得关键性的启发。胡子旭表示,尽管学术研究存在一定难度,但并非深不可测。关键在于下足功夫,所谓的灵感,实则上源于扎实的努力。



回顾自己的硕士学习生涯,胡子旭最想感谢的是导师高玉教授。高玉教授在阅读和治学方面的悉心指导,使他从一个文学青年逐步成长为能够兼顾文学创作与文学研究的从业者,激励他探索出了一条“将写诗的才能与诗歌的学问打通互补”的个人发展道路。借此机会,他也对李蓉教授表达诚挚的感谢。与李蓉教授围绕当代新诗研究相关问题展开的深入交流和探讨,极大拓展了他对新诗学术前沿的认识,使他具备了本科阶段所欠缺的敏锐问题意识和对话意识。


奇,2022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孙伟民老师。现已成功申请浙江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读研期间,曾于《余华研究》发表论文《浅谈余华〈河边的错误〉电影改编》一文;参与了院级课题《中国现当代作家年谱编纂实践、问题及经验研究》与《中国现代社团〈文学丛书〉叙录》;凭优异表现入围第十八届“丽泽论坛”人文分论坛中国现当代文学专场报告人;获得浙江师范大学人人学术报告会“优秀报告人”、校级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干部、优秀安全员、社会工作优秀奖、阅读明星等荣誉称号;并荣获浙江师范大学第四届廉政小小说征文大赛三等奖、人文学院2024年研究生师范技能竞赛二等奖等奖项。



怀揣着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浓厚兴趣,范祖奇毅然踏上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征程。选择心仪的导师在读博阶段至关重要。谈及如何与目标导师进行初次沟通时,范祖奇认为,若目标导师是身边熟知的老师,可以直接联系老师,明确表达自己的意向,并积极促成见面,以便深入交流学术想法。而对于尚不熟悉的老师,初次沟通时不宜过于急进,建议先通过邮件礼貌地阐明来意,并在言辞中充分展示自身的学术实力。邮件内容应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在备考阶段,范祖奇指出,首先可以向导师或学长学姐请教,同时自身也应清晰掌握目标院校的考博要求、考博科目及流程,全力以赴备考。其次,务必确保硕士毕业论文的高质量完成,以保障顺利毕业,避免影响博士的入学进程。最后,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尽力而为,坚持自己的备考节奏。



在三年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范祖奇得益于导师孙伟民的悉心指导,熟练掌握了论文的规范化写作技巧,培养了严谨的学术思维,深刻理解了材料考据的重要性,并始终坚守“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学术原则。正是这份严谨认真的态度,助力他顺利完成了硕士阶段的学习任务。在备考博士研究生期间,孙老师也给予了他积极的鼓励与支持。范祖奇对此感慨万千,认为自己能在茫茫人海中成为孙老师的学生,实属幸运。


王紫颖,2022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高玉教授,现已成功申请西南大学博士研究生。硕士期间,曾于《余华研究》发表论文《文化与人的主体性:空间叙事视域下的〈文城〉解读》;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黄源年谱长编”;主持院级课题《中国当代作家传记年谱研究》;获得浙江师范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学术创新优秀奖、文体活动优秀奖等荣誉。



面对申博道路上的种种挑战,王紫颖强调,申博的关键不在于竞争的激烈程度,而在于如何保持内心的坚定。她指出,学术研究的反馈周期较长,必须耐得住寂寞。王紫颖也分享了她在学习中的心得体会,主要可归纳为三点:首先,广泛阅读优质书籍,在阅读过程中发现并尝试解决问题;其次,勇于动笔,切勿因自认为“准备不足”而拖延,应先撰写初稿再反复打磨;最后,保持严谨的学术态度,对论文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她认为,学术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勇敢表达和持续改进同样至关重要。

在考博择校的过程中,王紫颖建议学弟学妹们要提前深入了解目标院校的招生政策。部分院校对论文发表设有硬性指标,而有些院校则对申请者的本硕背景提出特定要求。这些信息通常可以在往年的招生简章中找到,因此需要自行提前查阅。信息收集是整个申博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可通过查阅招生简章、咨询学长学姐或直接联系导师等方式获取一手资料。



从踏入师门到学成毕业,导师高玉教授始终是她学术航程中的灯塔,指引她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洋中破浪前行。他不仅悉心指导学生论文、为学生解答疑惑,还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持续给予鼓励。在王紫颖申博的过程中,高玉教授给予了她极大的帮助。令王紫颖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在研三上学期即将结束之际,她因面试而心生忧虑,高老师却坚定地称赞她基础扎实、勤奋认真,并叮嘱她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这番话语极大地增强了王紫颖的自信心,最终也助力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从胡子旭、范祖奇、王紫颖的分享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他们对学术的热爱、对目标的明确规划,以及那份弥足珍贵的执着坚持。愿他们在博士阶段继续闪耀光芒,也愿每一位怀揣学术梦想的学子都能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文:蒋  / 图:胡子旭范祖奇王紫颖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