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人物】专访(三):破土而生,向光而行

高学明,2022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张磊教授,现已成功考取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读研期间《文物鉴定与鉴赏》发表论文《敦煌本〈梵网经〉残卷新缀》一文参加近代汉字研究第五届学术年会汇报论文《〈俱舍论〉早期佛经音义校读举例》该论文现已被《近代汉字研究》第五辑(2025年即出)收录获浙江师范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

 

 

 

言及选择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初心,高学明坦言这是源于对敦煌文献的浓厚兴趣在他看来那些沉睡于莫高窟藏经洞的千年写卷如同一座未被完全发掘的宝库,它们不仅是第一手的原始史料,更是中古社会、文化、艺术、语言的直接见证。渴望通过文献学的系统训练,掌握解读、整理、校勘这些珍贵文本的能力,深入探寻敦煌遗书背后的历史脉络与文明密码。对于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高学明表示这一决定主要基于两方面考量:学术兴趣与职业规划。硕士阶段的学习让对佛经语言文献与近代汉字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内在兴趣是他能持续投入的核心动力。此外,他期望未来从事高校教研工作博士学位是进入行业的敲门砖与深度发展的关键条件。正是学术兴趣与职业规划两大因素共同驱动下,最终促使他坚定了深造的决心。

在申博之路上,难免会遇到心态低谷期高学明建议不妨给自己一个短暂但明确的“情绪假期”无论是学习、科研还是日常生活,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至关重要。在论文写作方面他认为选题要有“问题意识”,要明确论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研究能填补什么空白?能修正什么旧说?能提供什么新视角?只有厘清这些问题,论文才能有的放矢,避免流于空泛。同时,他强调论文写作要考虑选题的可行性唯有兼顾问题价值与可操作性,才能确保研究与写作顺利推进。

 

  

师恩如山,铭感五内永志不忘。高学明对导师张磊教授表达了他诚挚的感谢,无论是在学术探索还是日常生活中,张磊教授始终对关怀备至。正是张磊教授的指引开启了敦煌学与近代汉字研究的大门。导师那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开阔的学术视野,成为他毕生学习的楷模。导师给予的悉心指导和殷切鼓励,始终是他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坚实动力。

三载光阴,如溪入江,研途涓流终汇学海。愿高学明攻读博士的航程中,以思辨为舟,以坚韧为桨,在浪涛间扬帆远航,直至抵达智慧的彼岸。

 

邱琮淏,2022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宋清秀教授,现已成功申请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参加“越文化论坛2023:越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第十二届史学论坛”、“浙江省方志文化研究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第一届方志文化研究与传承学术论坛”等多个学术论坛获浙江师范大学人人学术报告优秀报告人、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浙江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浙江师范大学一等学业奖学金等荣誉。

 

 

确定继续读博深造的过程对邱琮淏而言是曲折艰辛的。从读研初期朦胧而不成熟的想法,到研三面临深造和就业的抉择关口,他的心态历经了多重考验和转折。他建议尚未确定未来方向的学弟学妹们:面对选择困境与情绪波动时,首先要多多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态,明晰阶段性的自我认知;其次,不必对于未来过分悲观焦虑,冷静思考自己究竟更适合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最终让他下定决心继续深造的,是对学术研究的真挚热爱,以及导师与家人的坚定支持。特别是人文学院文献学专业诸位老师的言传身教,让他深刻体会到文献学人特有的热忱、踏实与真诚。正是这份感动,让他始终秉持着“以文献学为津梁,探赜古代文史”的初心,决心在这条学术道路上继续深耕前行。

关于申博流程的时间规划与关键环节,邱琮淏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心得。他着重强调了四个要点:第一,信息管理至关重要。要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招生信息,特别是目标院校官网发布的招生简章和实施细则。此外,还应当关注意向院系的学术活动资讯等。第二,要持续提升个人学术能力。面对申博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性,唯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和过硬的综合素质才是最可靠的保障。第三,与报考导师保持定期沟通亦是必要的,既能展现自身的研究潜力,也能及时了解导师的招生要求。最后,他特别提醒,申博虽是个人的选择,但绝非孤军奋战。要善于倾听师长的建议,主动与导师、同门、同学及家人保持沟通,适时分享自己的备考状态和心路历程。

 

 

 

邱琮淏特别表达了对导师宋清秀教授的深切感激。作为其学术道路的引路人,宋清秀教授不仅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他悉心的指导,更在其博士申请过程中提供了关键性的帮助与支持。宋清秀教授对地方文献研究的执着追求与严谨治学精神,深深影响着邱琮淏及其同门,成为他们学术道路上重要的精神指引。正是在导师的引领下,邱琮淏得以通过浙江方志文献研究这一学术切入点,正式踏上学术研究之路。

春去秋来,三度寒暑,研究生岁月已悄然结穗。愿邱琮淏未来能在学术的沃土上,继续播撒求知的种子,以勤勉浇灌,让思维如新竹拔节,终成一片学术的茂林。

(文:鲍知秋 / 图:高学明、邱琮淏)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