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泽学人·新著速递】我院刘昌玉教授著作《战争、外交与贸易: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对外关系研究》出版

近日,我院世界史学科刘昌玉教授的学术专著《战争、外交与贸易: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对外关系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20BSS011)的优秀结项成果。



本书建立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释读楔形文字文献入手,通过建立文献数据库,对乌尔第三王朝的对外关系进行综合性研究,包括外交活动、政治联姻、对外贸易等内容,进而探索对外交往与乌尔第三王朝国家治理之间的关系,是乌尔第三王朝诸多研究成果之一,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了解古代文明的交流互鉴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章介绍乌尔第三王朝的对外战争。第二章介绍乌尔第三王朝的内外政治区域的划分。通过对乌尔第三王朝行省、边疆、外交国三层政治区域的分析,进而引出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内”“外”界限,尤其是对附属国和独立国的区分,以及乌尔第三王朝对外关系中“外”的范围与具体包括区域的定位,为接下来准确考察乌尔第三王朝的对外关系奠定了基础。第三、四、五章分别介绍乌尔第三王朝的外国使节来访、使节出访外交国、外交婚姻,是探讨的乌尔第三王朝外交关系的三个方面。第六章介绍乌尔第三王朝的对外贸易。在结论部分,归纳和总结了乌尔第三王朝对外关系的特点和承上启下的历史意义,以及对外关系与乌尔第三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乌尔第三王朝的总体对外关系以巴比伦尼亚中心观为主导,呈现出“方针目的性、方略渐变性、方式多样性”三大特征。第一,乌尔第三王朝的对外关系坚持“东战西和”的总体方针,对于不同方向的外交国采取不同的对外政策,具有明显的目的性。第二,乌尔第三王朝的对外关系的具体方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对外政策,在总体上呈现出“前期以战争为主、后期以和平为主”,以及“前期主动扩张、后期被动防御”的特征。第三,乌尔第三王朝的对外关系是多种国际关系的结合,是王朝多种对外政策的复合体,包括对外战争、外交、联姻、对外贸易等,体现了乌尔第三王朝对外关系的方式多样性。第四,乌尔第三王朝的目的性、渐变性、多样性对外政策,为后来的两河流域王朝提供了一个借鉴摹本。


作者简介

刘昌玉(1984-  ),山东青岛人。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亚述学方向)。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世界古代史、亚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2024)、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首席专家、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等科研项目10 余项。出版著作6部,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和A&HCI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获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兼任CDLI(楔形文字数字图书馆)项目助理,IAA(国际亚述学协会)会员,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世界古代史专业委员会理事,浙江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驻访学者,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