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师范生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把握基础教育改革方向,提升教学实践能力,9月8日下午,我院丽泽卓越教师计划名师讲座于25幢各教室同步举行。两场讲座分别聚焦初高中语文、历史学科课标解读与教学实践,特邀省内中学语文和历史名师担任主讲,2024级相关专业学生共同参与学习。
立足课标,提升素养
金华市艾青中学副校长、金华市名师、浙派高中语文名师培养对象朱一凡应邀于25幢102教室举行了一场以“教学目标因‘缘’定”为主题的讲座。我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24级全体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朱一凡为同学们解读国家教育部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该课标在学科建设上实现的四大突破:第一,进一步凝练学科核心素养,坚持立德树人的目标;第二,更新教学内容,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第三,研制学业质量标准,致力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增强指导性,为教学实践提供路径参考。
随后,针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育路径,朱一凡展开深度讲解,并进一步提出教学设计的五大必备认知:单元整体设计、分块落实;创设情境、开设学习活动;问题引领、激发学生思考;语言与思维同步训练;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
最后,朱一凡以各地语文高考真题为例,深入分析了考题与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强调教学目标应当依据教材来制定。她指出,教师只有深度研读高考真题,才能准确把握学科核心素养,进而反哺教学设计,使日常教学更加契合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
从省统一命题看课标的落地
为帮助历史专业学子深入理解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晰在省级统一命题背景下课标的实施路径,本次讲座特邀金华琅琊镇初级中学校长、浙派初中历史名师培养对象姚晓飞担任主讲,我院2024级历史专业全体学生参加。
讲座伊始,姚晓飞围绕“从命题看课标的落地”这一主题展开讲解。他指出,中考历史命题已实现从“一纲一题”到“一标一题”的关键转变,当前以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三科课程标准为核心命题依据,学科素养的落实成为课标实施的核心要求。在命题优化上,将重点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试题的综合性和开放性,加强情境创设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针对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姚晓飞进行了系统拆解他强调,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与方法论,时空观念强调在具体背景中考察历史事件,史料实证需依据可信材料重构历史,历史解释应做到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家国情怀则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人文价值与社会担当。这些素养均在中考命题中得以具体体现。
此外,姚晓飞提醒未来从事教学工作的学子,应深入把握命题逻辑,将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依据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特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有效提升教学效率,解决“教、学、考”脱节的问题。
两场讲座内容系统深入,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指导意义,有效拓宽了学生的学科视野,增强了对课标内涵与教学实施之间联系的理解。同学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夯实专业基础,积极转化理念为教学能力,为成长为卓越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于妙、张雯清、蔡烁佳/文 宋鹏程/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