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与海盐县委宣传部校地合作座谈会议

917日下午,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与中共海盐县委宣传部在学院四楼会议室联合举办了校地合作座谈会。会议主要围绕“余华研究中心”的共建与合作事宜展开深入讨论。出席本次座谈会的校外嘉宾有:中共海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胜娟,中共海盐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海盐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朱建妹,海盐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谢凤英,海盐县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嘉巍,中共海盐县委宣传部部务会议成员、海盐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沈丹芸,海盐县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董事、副总经理陈宇博;校内嘉宾有: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人文学院院长葛永海,人文学院教授、国家级人才高玉,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吴洪涛,人文学院学术副院长李义敏等。此外,人文学院、艺术学院相关教师代表也列席本次座谈会。

座谈会伊始,中共海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胜娟就“余华研究中心”的共建与合作事宜进行了初步的工作规划。她指出,海盐作为余华的故乡,不仅拥有浓厚的文化氛围,还蕴含着丰富的创作资源。海盐县计划将位于杨家弄的余华旧居改造为余华书屋,并在周边开展一系列文旅活动与服务,通过这些元素的整合与打造,吸引更多相关产业入驻。同时,余华文学馆的建设也将吸引更多读者与学者前来。中共海盐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海盐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朱建妹表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资源底蕴深厚,有着众多待挖掘的宝贵资源,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有望实现“1+1大于2”的协同效应。海盐县城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嘉巍提议在空间构建方面推动更多成果的有效转化,并完成资源的嫁接与整合。海盐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谢凤英则建议应尽早启动“余华师友口述资料采集与整理”的工作,收集第一手的珍贵资料,为后续的学术研究、文化传播提供有力的支撑。海盐县期望通过双方的紧密合作,打造一个集研究、交流、创作、文旅于一体的平台,共同推动余华研究及海盐文化的发展。

浙江师范大学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人文学院院长葛永海首先对中共海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胜娟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坦言,双方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为后续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表示人文学院和“余华研究中心”将确保对接工作顺利进行,以实现“双向奔赴,优势互补”的目标。针对后续合作方向,葛永海提出了几点具体设想。在文化空间构建方面,他建议借助余华作品中的知名地点,实现场景再现,持续凸显并强化文化符号。同时,他还指出可以利用留学生群体的独特优势,将余华的作品及海盐文化推向国际舞台。高玉教授认为此次合作是双方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良好契机。学院将充分发挥自身在学术研究、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与海盐县在文化挖掘、文旅开发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并表示应尽快启动“余华师友口述资料采集与整理”的开展。此外,双方参会人员踊跃发言,针对余华研究的具体方向、合作项目的开展形式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余华研究及海盐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人文学院与海盐县委宣传部的校地合作座谈会议成果丰硕,各方积极建言献策,为余华研究及海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后续双方将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落实各项提议,共同推动余华研究迈向新高度,助力海盐文化与“余华研究中心”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与发展。



(文:蒋敏 / 图:许梦云)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