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泽学人·论文速览】我院黄江苏副教授在《学术月刊》发表权威B类论文



近日,我院现当代文学学科黄江苏副教授学术月刊2025年第7上发表论文《王方仁与鲁迅及朝花社停办关系考论》该文系教育部青年项目“‘鲁迅与德国文化’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23YJC75100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认为,《鲁迅全集》对王方仁注释有误,王方仁是合记教育用品社创办人王筱堂之子,1936年后以“王福清”之名接掌“合记”,直到1983年仍然在世。朝花社停办是因合记教育用品社“舞弊赖账”说并不可靠,真正原因与当时中国制版印刷的欠发达、朝花社激进的出版策略、上海书业整体环境及“合记”突如其来的撤退都有关系。考察王方仁的文学译作,可见其关心社会进步的抗争精神,与鲁迅之间的精神关联。王方仁的人生,体现了20世纪上半叶知识分子在文艺与实业救国之间的徘徊与挣扎。


本文旨在揭明,随着新史料的发现,王方仁的人生履历和历史形象亟需重写,从中亦可见鲁迅与二十年代中国文坛诸多信息。1920年代中后期,是鲁迅意欲一掷身中的迟暮、寻求“身外的青春”,与青年密切交往,缔造联合战线的时期,狂飙、沉钟、未名、朝花等社团的青年们以各种方式集聚在他周围。王方仁尤富传奇色彩,他出身富家,却与柔石、崔真吾等进步青年,追随鲁迅而为弱小者发声,鲁迅也待他为深交密友,日记中时见宴饮共游,并撰文为其译作力辩,正如对文学青年一贯的倾力扶持,可谓文坛佳话。他与鲁迅办朝花社的经历,亦见出二十年代上海商界、出版界和书业环境的种种真容。他游走在“文艺救国”与“实业救国”之间的人生悲剧,折射出知识分子的坎坷沉浮。本文通过史料考辨勘误,以求尽可能还原历史复杂面貌,但最终还是为了像柯林武德说的,“历史学是‘为了’人类的自我认识”,“历史学的价值就在于,它告诉我们人已经做过什么,因此就告诉我们人是什么”。


《学术月刊》创刊于19571月,是上海市社联的机关刊物。该刊物注重学术积淀、传承与创新,注重反映国家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学科前沿问题与重大研究成果,发稿兼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经济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人文社科主干学科。根据浙师科研字〔202116号文件,该期刊自2022年起认定为我校权威B类期刊。


作者简介:黄江苏,198311月生,博士,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近年来专攻鲁迅研究,出版著作《“80后”作家笔下的精神图景研究》等两部,在《学术月刊》等发表《为什么现代文学的开端是个狂人?——论〈狂人日记〉》等论文四十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持《鲁迅与德国文化关系考论》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浙江省哲社重点项目等课题六项,参编教材三部。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