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倭到抗日:浙江地区中韩共同历史记忆的挖掘与建构”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

 

2025118日,“从抗倭到抗日:浙江地区中韩共同历史记忆的挖掘与建构”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会议聚焦浙江地区与韩国在抵御外侮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梳理两地军民团结抗争的历史脉络,并思考其在当代中韩关系及东亚和平发展中的现实意义。本次研讨会由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编辑部、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以及浙江师范大学丝路文化与国际汉学研究院主办。

浙江师范大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建珍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校党委委员、校宣传部部长、人文学院院长葛永海教授出席研讨会。会议由人文学院世界史学科负责人冯定雄教授主持。



首先,张建珍教授在“从抗倭到抗日:浙江地区中韩共同历史记忆的挖掘与建构”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张副校长简要介绍了浙江师范大学的历史沿革、学科建设和办学实力,特别强调学校在世界史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与国际影响。张副校长还指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台湾光复80周年,也是朝鲜半岛光复80周年,值此中韩两国共同的重要节日,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浙江与韩国在抗倭与抗日斗争中有深厚的共同历史记忆,两国人民曾并肩作战、相互支援,这些记忆构成了中韩友谊的重要纽带。张副校长引用习近平主席关于“让中韩友好在两国人民心中扎根”的讲话,强调通过学术交流深化合作、促进东亚和平的重要价值,并感谢主办单位与支持机构的贡献,最后祝愿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葛永海教授代表学院对会议召开和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简要介绍了人文学院的办学情况、学科建设和科研平台,强调学院在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及世界史等领域的学术实力与特色。随后指出本次研讨会以浙江与韩国的历史联系为切入点,探讨从抗倭到抗日的共同历史记忆及其当代意义,旨在通过历史叙事与记忆建构,深化中韩友好关系,促进东亚和平与合作。葛院长还结合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及中韩领导人会晤背景,强调正视历史、珍视和平的重要性,并期望此次会议能推动中韩学术交流与东亚史学研究的发展,最后祝愿研讨会圆满成功。


冯定雄教授对远道而来的各位嘉宾、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感谢。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代表前往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一楼大厅合影留念。


大会报告环节,东北师范大学韩东育教授通过视频发言的形式,为大会系统梳理了中韩两国共同抵抗日本入侵的历史脉络;韩国国立昌原大学都珍淳教授作题为《水乡嘉兴与白凡金九:龟潜莲下 同舟苦乐》的报告,说明了在水乡嘉兴的生活对韩国独立运动领袖金九先生人生的重要影响,并详细阐释了“龟潜莲下”的意蕴;杭州师范大学周东华教授作题为《用“共有历史”讲述浙江的跨国抗战故事》的报告,强调坚持和维护正确的“二战史观”,利用海外馆藏的私人档案挖掘全民族抗战时期西方侨民与中国军民共同抗日的历史,并指出拯救被错误历史观遮蔽的“民族国家”历史,是历史学者的责任和良知;韩国顺天乡大学朴现圭教授作题为《壬辰倭乱时期义乌兵出身的张海滨和韩国浙江张氏考》的报告,指出从中韩学界重新关注壬辰倭乱的势头来看,探讨张海滨与韩国浙江张氏的事迹,并厘清他们与明朝义乌兵的关联,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陈恒老师所带领的汉服复原团队通过明朝中晚期南军军服与武器的现场展演生动地呈现了相关历史场景。

下午的会议分为四个分会场同步举行,各分会场围绕抗倭斗争、抗日战争、历史叙事、记忆构建、文化遗产保护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学者们重点考察了明朝万历年间抗倭援朝战争至近代抗日战争的跨国合作,整场讨论的史实横跨数百年,既还原了并肩御侮的历史现场,也呼应了当下中韩友好的和平愿景。

(文:潘和安  卢世杰)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