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下午,《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副主编陈宏副教授应邀于人文学院语言学学科会议室为师生们带来一场题为“‘金公’‘木母’‘黄婆’——论道教内丹命学思想与《西游记》人物别称之关系”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普慧教授主持,相关专业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陈宏副教授从“心猿”“意马”这两个较为开放的意象切入,自然过渡到内涵指向道教的“金公”“木母”“黄婆”三个概念,根据三者在全书中的分布语境,他明确指出“金公”对应孙悟空,“木母”对应猪八戒,“黄婆”对应沙僧。
随后,陈宏副教授指出“金公”“木母”“黄婆”是典型的内丹命宗术语,为“精”“神”“意”的喻称,常见于道经与证道文学作品中,属于常识性道教知识。而西游故事演进至明代后,常被写作者演绎或阐释为某种“证道”秘诀的载体,例如黄天教《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中便有“锁心猿合意马,炼得自乾。真阳火为姹女,妙理玄玄:朱八戒按南方,九转神丹。思婴儿壬癸水,两意欢然;沙和尚是佛子,妙有无边”的表述,正是借西游故事阐释“证道”理念。由此可见,百回本《西游记》中“金公”“木母”“黄婆”的相关命名方式,亦是写作者传递“证道”思想的独特呈现。
紧接着,陈宏副教授讲解五行中“三五一”之说 ,指出“术/火”“金/水”“土”三家,木金两家相会于土之中宫,隐喻“精”“意”“神”三元素凝聚而成“一”金丹。而《西游记》第六十一回悟空、八戒合力斗牛魔王时,八戒自称道:“木生在亥配为猪……申下生金本是猴。”,印证小说以猪、猴比附木、金的想法,实则来源于传统的干支配五行观念。在明确“金/金公”“木/木母”与悟空、八戒的对应关系后,将“土/黄婆”别称分配给沙僧,则是基于小说人物组合逻辑的合理安排。
最后,陈宏副教授总结道,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虽有意识地通过“三五一”传递道理,但仅靠几个术语既不足以承担起“证道”的功能,更无法颠覆小说的世俗性本质和叙事文学之美,因此百回本《西游记》并非一部纯粹的“证道书”。

讲座互动环节,针对学生提出的牛魔王相关意象矛盾的疑问,陈宏副教授从心性蜕变、土的意象、水火调和三个维度回应,指出三者指向一致,并无矛盾。活动尾声,普慧教授对陈宏副教授的深刻、精彩的讲解表示诚挚的感谢。至此,本场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本次讲座系国家图书馆主办、浙江图书馆及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联合承办的“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专题讲座外,系列活动还组织师生参观了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特藏馆与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文书修复站,并通过古籍修复实践体验,让参与者沉浸式感受古籍修复技艺的精髓,进一步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解。
(金雯纹、林思雨/文 姜子恒、宋鹏程/图 来源:人文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