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对照,鉴古知今——记“语林望道”论坛 第九次学术交流活动

2022624日下午两点,“语林望道”论坛第九次学术交流活动如期在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语言学科会议室举行。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主讲人为山东烟台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袁健惠教授,参会者有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邵斌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傅惠钧教授、殷晓杰教授、唐善生副教授、姜其文博士,国际学院李艳芝副教授、袁昱菡博士、鲁志杰博士、江洪波博士以及人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博士研究生等30余人。



活动伊始,主持人殷晓杰老师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主讲人为烟台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的袁健惠老师,并对线上、线下参与本次活动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随后邀请袁健惠老师开启报告。



论文汇报环节,袁健惠老师就“英语中的名源动词及其与汉语史名源动词之比较”这一主题,作了一小时的报告。袁老师基于Clark & Clark1979)中1300多个语英语名源动词进行了量化筛选和重新分类,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英语名源动词的语义结构和句法表现,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不同类型名源动词所带宾语的语义类别及句法功能。同时,通过汉英名源动词对比研究,她还发现,两种语言中的源动词在语义类型、起源名词的物性角色和语义场,还是在句法功能方面都有同有异,各有特点,宜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深化研究。报告结束,袁健惠老师诚邀老师、同学们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促进论文的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论文评议环节,与会师生畅所欲言,研讨氛围浓厚。围绕英语名源动词的语义格分类和例词在汉英语料库的检索等问题,诸位老师都提出了各自的疑问和意见,邵斌老师、李艳芝老师等都认为应扩大语料搜索范围,多方验证,对英语名源动词的语义类型作进一步定义、细化和归并;唐善生老师对英语名源动词是否带宾语的语义区别发表了看法;傅惠钧老师对论文所作的扎实、细致的描写和分析角度的创新,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建议,汉语考察对象可延伸至现代,语例的观察宜重视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汉英名源动词功能分布差异的成因和机制宜作进一步分析和解释;线上线下的同学也就英汉语料库资源的筛选、论文数据的处理等相关问题请教了袁老师。 



结合各位老师、同学的意见和建议,殷晓杰老师对本次报告作出总评。她表示此次报告深稽博考、取精用宏,感叹袁老师前期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的不易,这种严谨的科研精神值得同学们学习,并建议袁老师将核心词纳入汉英名源动词研析范围,同时就论文标题的拟定提出建议。

袁健惠老师针对大家的问题和修改建议作出一一回应,表示后续会对论文加以修改和完善,并向会上的全体老师和同学们表达诚挚的感谢。至此本期活动圆满结束!

(文:莫钰凤 / 图:王 红、张逸添)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