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李永斌教授“克里斯提尼的政治地理学与雅典城邦政治共同体的重组”讲座

9月28日晚,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永斌老师带来题为“克里斯提尼的政治地理学与雅典城邦政治共同体的重组”的讲座。本场讲座由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刘昌玉老师主持,人文学院冯定雄、张岩等老师以及学院本科生、研究生等三百余人在线参加。 


        

本次讲座围绕克里斯提尼的政治改革展开。讲座伊始,李永斌老师从“政治共同体”的含义入手,利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清晰地阐释了古希腊语境中的城邦或政治共同体。同时,李永斌老师详细介绍了克里斯提尼的“三一区”改革,认为克里斯提尼在重新划分和组合政治地理单元时,通过一整套精巧的制度设计,实现了重组城邦政治共同体的目的。


        

其次,李永斌老师谈到雅典历史上地缘和血缘纽带与雅典政治的关系,在克里斯提尼改革前,雅典政治从地缘纽带走向了血缘纽带,建立了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社会组织体系,即“部落-胞族-氏族”。而克里斯提尼则通过改革消解和重组了家族势力,实现对政治势力的重新整合。

随后,李永斌老师指出飞地在克里斯提尼政治地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李永斌老师以普罗巴林托斯和赫拉姆诺乌斯为例,详细论述这些飞地的安排起到分散庇西特拉图家族的势力、削减四城祭祀组织的势力、在庇西特拉图家族范围中安插其他势力的作用,起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最后,李永斌老师指出,克里斯提尼的改革,最重要的落脚点并不是在拆分和消解,而在于“以拆分实现统一”。李永斌老师认为,每个部落都有一整套与雅典国家机构相配套的议事机构和社会管理机构,能够在每个部落层面实现公民的政治参与。此外,因为每个三一区都在部落中有所体现,所以每个部落都成为雅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克里斯提尼改革成功地将雅典社会共同体,重组为以政治地理为基础,以公民的政治活动为核心纽带的政治共同体。

在提问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李永斌老师就“克里斯提尼改革成功的原因”,“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动机”,“三一区内德莫之间的交流水平”,“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局限性”等问题作了详细解答。讲座尾声,刘昌玉老师作总结性发言,对李永斌老师的讲座予以高度评价。至此,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文:徐圣/图:徐圣)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