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阅读中的四重情境——记许结教授“经典阅读与人文情境”讲座

424日下午,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辞赋学会会长、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许结教授于我院研修室为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经典阅读与人文情境”的讲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邱江宁教授担任主持,相关专业同学到场参与。

讲座伊始,许结教授以“世界读书日”切入,提出读书的情境十分重要。他指出,阅读经典的情境分为道德情境、学术情境、艺术情境、自然情境。就道德情境而言,许教授通过对《论语》《孟子》等经典作品中的句子展开解读,进而阐释何为敬、何为道德。他告诫同学们要带着道德情怀读书,怀着敬畏之心和敬爱之心对待学业、事业、国家、人类。



针对学术情境,许教授认为学术情境尤为重要,这一情境的核心为求真求诚。许教授表示,学习与思考相伴而行,要在学习时调动自己的情绪,把学习与工作融入生活与生命。在“如何获得学习愉悦感、达到学术的境界”这个问题上,许教授提出了“博与精”“渐与顿”“得与失”这三组词。他提醒同学们既要广泛阅读与学习、不断找出新问题,又要精益求精、对问题进行深究;既要细嚼慢咽与渐渐积累,也要把握住人生“顿悟”的节点。

艺术情境能够帮助人们更有趣味地生活,艺术情境的主旨在于“趣”,在于“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许结教授指出,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对艺术情境的感知是不可或缺的,带着艺术的心理去对待学业,可以化解心中的郁结。

自然情境是至高的境界,即“和”我们可以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情境中得出一个“和”字,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应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关于“自然情境是如何形成的”,许教授以儒家与道家为例进行解答。他指出,儒家境界把自然道德化,而道家境界则是把人生自然化,以顺其自然消减一切坎坷和苦难。随后,许教授指出道家是自然学派,进行的是趣味批判。对于学术研究,许教授认为同学们既要有理性批判思维,也要有趣味批判思维。



讲座尾声,邱江宁老师对本场讲座予以高度评价并作总结性发言。在提问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踊跃地进行交流提问,许结教授就“是否有必要学习诗文赋的创作”“人的行为是否都会被自然包容”以及“如何寻找论文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文:徐溶澄 / 图:余晓欣)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