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远,2020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于淑娟教授,现已成功考取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硕士期间,曾参加2022海峡两岸暨澳门研究生学术论坛,参与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大赋与汉代辞书研究》,并发表文章《汉代政论文的故事化取向及其成因》《东汉政论文的骈偶化成因及文风强化》;曾获得浙江师范大学优秀毕业研究生、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人文学院优秀党员等多项荣誉。
心向往之,力践行之。出于对先秦两汉历史的喜爱与文学作品的叹服,韩志远选择将先秦两汉文学作为自己的博士研究方向。他谈道,春秋战国是诸子议论、百家纵横的时代,古人的智慧火花于此时迸发;秦汉时期则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新局面,封建王朝的兴衰规律基本蕴含其中。着眼文学,先秦两汉时期的作品不仅沈博绝丽,更展现出作者广阔的历史视野和深邃的理论思维,实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论及报考院校和博士导师的确定,韩志远从不同角度给予了相关建议。第一,提倡通过文献阅读跟进了解自身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学术动态,其中与自身学术观点相契合的教授及其所在科研单位当是报考的首要考虑对象。第二,初步选定意向院校与博导之后,应借助各种渠道及时获取招生信息,并对高校层次、所在地区、校园环境、奖助政策、导师教学风格与院校考试内容等因素进行考量。第三,硕士导师作为某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亦可以向其咨询相关院校和老师的情况。
不徐不疾,行稳致远。“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韩志远以“按部就班”概括自己的考博历程,强调既要“有针对性地备考”,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并有条不紊地执行,也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勇于战胜前进路上的压力与挫折。
就专业课而言,韩志远建议踏踏实实地逐字阅读原典原著,随后将原典与学术专著相结合,以问题为导向对比分析不同的学术观点并梳理相关研究的发展流变,从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写作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应时刻关注学术前沿动态,了解文学史上名家名作近几年的科研进展和意向导师的研究成果。而针对英语学习,他提议同学们尽早准备,勤加练习,以提高熟练度与准确性。
秋水蒹葭,不忘师恩。在韩志远眼中,于淑娟老师严谨负责,亦温和可亲,在考博的道路上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给予他温暖与光亮。对此他不由感慨道:“于老师既是我学习路上的指导老师,也是我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感谢三年来于老师不厌其烦地谆谆教诲!”
回望三年的学习与生活,韩志远坦言:“我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对未来有了更明确的期许。”风迢路远,人生的又一篇章即将开启,相信今后的他能够始终奋发向上,在学术之路上行得认真,走得精彩。
(文:穆煜鲁 / 图:韩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