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6日下午两点半,“《俞樾全集》整理经验谈”讲座如期在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采取线下的方式,主讲人为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汪少华教授,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陈年福教授担任主持。人文学院相关学科教师及本硕博学生参会聆听。
活动伊始,陈年福老师对参与本次会议的老师、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本次讲座的嘉宾与主题。
汪少华教授首先对俞樾、《俞樾全集》、《俞樾全集》整理项目进行了一个简要的概述。《俞樾全集》正式出版于2020年1月-2021年12月,即俞樾200周年诞辰之际,其以《春在堂全书》为主体,共计19种、32册、956万字。对于《俞樾全集》的整理经验,汪老师将其归纳为以下十一条。
一是多人合作整理大型古籍,一次出齐不如分册出版,能给主编或审核者留下较充足的审读时间。出版前主编统一考证解决各册的点校疑难,并分头审定全部著作,把关质量。二是主编或审核者须审读标点与校勘,解决疑难,亦须同步核对底本。三是甄别采纳已有的校勘成果。其需逐条考证之,正确的吸收,可改可不改的不改,妄改的坚决不改。四是纠正《春在堂全书》本的错讹。五是补出《春在堂全书》本的缺漏。由于条件所限,俞樾所见书有的版本不佳,字迹不清;底本甚至局部空缺。再点校应当完善而出校。有的是原书各本残缺,应据后代研究成果尽可能补出。六是订正点校者妄改。古籍再点校是对原点校本在标点、校勘两方面存在的错误与缺漏进行订正、补出,所谓“后出转精”。七是完善引号。八是改正点校本的断句错误。九是鼓励责编质疑,发现或预警错误,点校者考证落实或证伪,主编审核考订,把理据反馈给责编。其中要求编辑在校样上的修改区别于整理者,以便主编或审核者确认是非。十是团队成员对所整理著作的点校应有较深入研究。十一是出版后主编与点校者继续完善,重印时修订。
讲座尾声,陈年福老师作总结性发言,对本次讲座给予高度评价,并强调了学生论文写作中核对底本的重要性。在提问环节,现场师生积极交流。汪老师分别就古籍整理的具体实施、点校所需要掌握的核心素养等问题进行解答。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文:张晓雨 / 图:樊润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