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幽诠道,尚义据实——记张江教授“‘阐’‘诠’辨”讲座

423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文学批评研究会会长张江教授应邀于人文学院现当代学科会议室为师生们带来了“阐释学”系列讲座的第二场——“‘阐’‘诠’辨”。本次活动由我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高玉教授担任主持,相关专业教师及硕博研究生到场聆听。



在上一场讲座中,张江老师带领我院师生走进了阐释学的世界,本场讲座则聚焦“阐”“诠”辨,推进探究“阐释”与“诠释”的不同。讲座伊始,张江老师以海德格尔与夏皮罗对梵高油画《农鞋》的解读为切入点,表明“阐”和“诠”的区别。张老师引经据典,讲解了与“阐”同义的四个小篆体文字,继而通过阐述“阐”字的形旁声旁和引申义深入解读了“阐”的含义与内在要求;而后分析了“诠”的字形字义,指出“所谓诠,与全同义,言全而已”。张老师的训诂考证深刻展现了造字法的博大精深。

紧接着,张江老师从“开放与封闭的意义”“‘阐’‘诠’的目的说”“双音词比较”三方面进一步比较了“阐”和“诠”的差异,表明应当取“阐”的对话协商意,而非“诠”的独断强制意。同时,他点明,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应“阐”“诠”结合,不可背离原本的知识,也不可故步自封。



讲座尾声,张江老师建议大家将阐释学与日常生活和个人思想相联系,并对师生们所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随后,高玉老师进行总结性发言,表示张江老师的阐释学研究思维极具启发性。至此,本场讲座圆满结束。

(文:范玲飞 / 图:邓文清)

【关闭页面】